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5-10-11 10:02:04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呵护,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急着处罚,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下面为大家分享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

一 、教会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主动交往之中完善语言的表达。

小班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常常是动作多与语言,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正在玩喜欢的玩具,另一个孩子冲过去使劲的拍他一下,被打的孩子会哭着告诉老师说别人欺负他,而打人的孩子则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孩子如果不会用语言进行交往其行为就会受挫。于是我首先教孩子交往的方法,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比如,可以对同伴说“我和你一起玩”、“我的玩具给你玩,你的也让我玩玩”,这样孩子语言交往的机会就会增多,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其次,我鼓励孩子主动地与成人进行交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愿望,尽管幼儿有的时候讲得话并不完整,其实这没有关系,我不会轻易地否定他们,但是我会用规范的语言去和他们进行交谈,让他们在模仿中及时地修正、补充,从而使语言日趋完善。

二、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在主动求知中学习语言

幼儿语言的发展不是单方面的,它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幼儿的知识面越广语言就越丰富。在他们的周围,存在着众多的物体和不断变化的新异环境,所有这一切都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求的愿望,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通过引导他们感知观察,或与他们交谈讨论得出结论,一方面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学习语言。我班幼儿在观察了蜗牛以后问我“蜗牛身上圆圆的壳是什么?”我启发他们用手摸摸小蜗牛的身体以后,他们七嘴八十地互相议论:“蜗牛的身体是软软的”、“它的角会缩回去的”、“圆壳壳是它的家,它可以躲在里面”。在玩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时,我引导幼儿观察肥皂泡在阳光下的颜色,有的说:“泡泡是红色的”,有的说:“我看见的是兰色的。”费恒成小朋友则说:“我看见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了。”这样丰富的语言是幼儿在主动求知,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下才会产生的。

三、利用各种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

游戏始终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活动,游戏中幼儿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游戏的进行,因此,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是完善语言的最佳手段。小班的幼儿尤其钟爱游戏,游戏中的自言自语正是他们社会语言的基础。

针对这一特点,我精心为幼儿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生活角中的喂饭娃娃,对幼儿的吸引力很大,他们一边喂娃娃,一边和它说话“快吃,快吃,吃得饱饱的”,“乖孩子是不把饭含在嘴里的”。在娃娃家中,妈妈会一边烧饭一边哄娃娃睡觉,还会绘声绘色地给娃娃讲故事。

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是训练幼儿语言发展的又一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巧妙地把语言要求融入于有趣的情节之中,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强化语言训练,这里强调的并不是幼儿语言的规范完整,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过程,一种兴趣的培养。在综合活动《游动物乐园》中,我用幼儿感兴趣的游园活动为主线,把对幼儿的语言训练分散在游园的各项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的能力,又增进了幼儿于同伴之间的交往,同时还培养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幼儿参与活动情绪高涨,投入,语言表达中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如:有的幼儿说:“我看见了小猫,喵喵喵”,有的说:“我看见了小兔子,跳跳跳”,还有的幼儿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时候,一边喂一边友好地说:“小羊,你喜欢吃青草,我给你吃青草。”这样的综合活动幼儿把它看作游戏,在活动中,他们的语言又变成角色之间的对话,实现着社会的交往,语言的对答、应变、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幼儿语言的培养不是单一的,它必须和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为幼儿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成长,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2

一、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

1、发现幼儿语言中的积极面,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有时,成人的一些不良的语言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当一个孩子的负影响增多时,教师千万要注意孩子的变化,积极引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孩子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上,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并以信任、理解、接受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交流的愿望自然增长,同时也更能把握好孩子的语言兴趣,促使其语言的发展和丰富。

2、增加幼儿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自由交流。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在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每天都给孩子一点聊天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表现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例如:有三、五个孩子在教室的一角窃窃私语。看到我走进,她们立即停止交谈,而当我视而不见地走过,她们又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她们在玩“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漪漪在当老师,其余几个小朋友当学生。瞧,老师和学生正在“上课”呢!只听到老师说:“一二三。”学生齐声道:“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师”……

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语言表现本身是无好坏之分的,教师应看到、听到她们的语言表现。她们是否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往,是否会用语言去解决问题等等,而不是单纯地以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清晰给予评价。

3、把握幼儿的语言兴趣,提高讲述语言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孩子们的.语言兴趣,并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成人与幼儿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时,不仅能引起幼儿对说的愿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和幼儿交谈的质与量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丰富发展孩子的语言时,也应注意教师的日常积累,只有教师成为生活的欣赏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兴趣。才能发挥巧思、捕捉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加以引导与丰富。

二、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让幼儿成为创设主题环境的主人,是他们“想说”。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外界而获得的。让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可以使幼儿更加理解环境的内容,更加喜欢与环境交流,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总能产生“想说”的欲望。因 ……此处隐藏1253个字……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我们现在广泛采纳的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等,从不同的角度为幼儿创设了比较丰富的语言学习情景,提供幼儿语言发展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互动操作,促进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和获得有效的、有用的语言。例如,给幼儿讲《小羊过桥》的故事,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对同伴要互相谦让,有礼貌。故事中,可以引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电脑制成动画课件,给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景,把孩子完全吸引住。这样,在幼儿基本掌握的时候,让孩子分角色的根据画面讲述,既生动又形象。不仅可以让幼儿接受丰富的词汇,而且还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故事中有“鲜嫩”这个词汇。教师可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讨论:“小山羊爱吃鲜嫩的青草,小朋友爱吃什么鲜嫩的东西?”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我爱吃鲜嫩的黄瓜。”“熊猫爱吃鲜嫩的竹笋。”“我爱吃鲜嫩的芹菜。”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爱吃鲜嫩的老倭瓜。”老师指出倭瓜是老的好吃。幼儿明白了“鲜嫩”多用来形容青菜,但也不是所有鲜嫩的都好吃。通过讨论,幼儿对“鲜嫩”这个词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这种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用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和感染孩子,使孩子从中学到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从而受到良好教育,达到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创设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之间都有间歇,通常称为过渡环节,如教育活动之间、饭前饭后、午睡前后等,教师会提醒幼儿入厕、喝水等。这样的环节也是在教师的监护之中进行的,我们应允许幼儿在这样的环节中自由交谈,更多地提供师幼间、幼儿间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这种平等、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地发泄心中的各种感受,消除幼儿压抑、紧张、胆怯的心理,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应从注重幼儿心理入手,创设一个轻松、和谐、自信的语言氛围,增强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信心。首先,教师在自然状态下了解幼儿真实的语言水平,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做到因人施教。例如,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有轻度口吃的毛病,教师就应特别注意,不能直接指出孩子的问题,而要逐渐的给予纠正,对他说话慢一点,让他学会模仿,还要尽量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就可达到个别教育,促进发展的目的。其次,尊重幼儿说话的权利,允许和接纳幼儿说话过程中的错误,保护幼儿自尊心,增强幼儿自信心、成就感。例如,有个幼儿对老师说:

“老师,我妈妈说我要上小学了,要卖苦力学习。”老师问他:“什么叫卖苦力学习呀?”他想了想说:“我妈妈说考不上小学就得卖苦力。”老师又问:“什么叫卖苦力你懂吗?”他摇摇头说:“不懂。”老师告诉他说:“应该说,要努力学习。”像这样幼儿用词不当的现象是长有的,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能指责或嘲笑他,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当孩子与教师交流时,教师应真正把幼儿当作亲人、朋友、同事,平等、认真的倾听并积极应答。例如,有个幼儿告诉老师说:“老师,跟您说个秘密事儿,我爸爸和妈妈吵架了,妈妈一生气,就带我去姥姥家了。今天我爸爸接我来,我不跟他走,爸爸坏,这是妈妈说的。”老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吵架吗?”他说:“为我呗,爸爸说我不关心他,就打我。妈妈说他野蛮,老打人,不会讲道理。”老师一听是为孩子的问题,就详细询问了过程,并告诉他:“你吃完饭后应自己在一边玩,不打扰爸爸妈妈吃饭。你吃完饭就让爸爸跟你玩,这是不对的,不能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你应该承认错误。”晚上,老师给他一个任务,爸爸来接时,留住他,等妈妈来了在一起走。果然,他见到爸爸就主动说:“爸爸,别生气,我错了。”这时他妈妈也来了。老师对他们三口说:“孩子不知道关心大人,是我们没有教育好,我有责任。”这时,他妈妈马上说:“哎呀!这怎么能怪您呢,真是不好意思。”一家三口的紧张气氛平息了,大家都笑了。这种师幼间的感情交流使幼儿把老师当朋友,不仅师幼关系更加密切,而且形成了幼儿对事物的正确态度,还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注重在其他各领域中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正如语言能力培养一样,并非只有在语言领域中可以进行,其他领域也可以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艺术领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认可或评价,而是采取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交流、取长补短,让孩子们自己互相评价他们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幅作品等,孩子们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想。这样,为孩子们提供语言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触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三、利用自然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表达提供素材。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语言。因此,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感受生活、感受真实的世界,让幼儿不仅有说话的机会,而且有说话的内容,这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下雪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接雪花打雪仗,引导幼儿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让幼儿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的。老师可用语言启发他们,如“雪下得好大呀!雪花一片片、一团团落下来,软绵绵的,就像白色的鹅毛一样,我们就把它叫鹅毛大雪。”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铺在地上。”有的说:“像撒了一层白面。”有的说:“像撒了白糖。”有的说:“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绒毯。”这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我们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带幼儿去果园、鱼塘、农场等地方亲身感受生活。在此过程中,幼儿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尽情感受生活的美好,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眼中的一切。这种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过程,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的机会,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教室应注重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开设“小喇叭”栏目,每天在固定时间让6、7个幼儿轮流到办公室的广播机前朗诵儿歌、讲故事、介绍自己和家庭情况,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展示和勇敢表达的机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表现为抱着话筒不敢说、声音小、不自然,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自信、勇敢地面对话筒,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归来后的幼儿,会感觉象凯旋归来的英雄,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那种成就感、那份自信,让其他幼儿渴望、企盼。“小喇叭”就象一味新鲜的调味剂,在吸引着孩子、鼓舞着孩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